关于禁止学生违规骑电动车、摩托车致家长的一封信

佚名 本站 2025-06-24 243

尊敬的家长们:

您好!交通安全,那可是和每个家庭的幸福紧紧绑在一起,往大了说,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如今,因学生违规骑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摩托车造成交通事故屡见不鲜,事故现场触目惊心,多少花季生命就此凋零。

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,真心恳请各位家长,千万别让孩子违规骑行电动车、摩托车上下学,希望大家务必重视起来,全力配合学校工作!

一、真实案例,敲响警钟 

案例一:2021年10月4日,12岁的小萧(化名)使用父亲账号扫码解锁共享电动车,逆向行驶时与未戴头盔的夏女士(化名)相撞。事故导致夏女士重伤,经鉴定为一级伤残(精神障碍),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。

法院最终判决:小萧父母需赔偿夏女士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10余万元。

案例二:2024年7月8日,暑假刚开始就发生了惨剧,13岁学生杨某无证驾驶一辆普通二轮摩托车搭载3名同学,车辆失控撞上墙壁,导致摩托车上4人全部死亡。

案例三:2022年3月4日,安徽芜湖未成年学生王某(未满16周岁)驾驶二轮电动自行车载同校未成年学生李某(未满16周岁),因操作不当使电动自行车发生侧翻,后座乘员李某坠地受伤,送医救治无效后死亡。

经交警部门认定,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,李某不负责任。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情况,于是耐心安抚当事人情绪,积极做调解工作。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王某及其监护人共计赔偿70万元。

二、违规骑行,暗藏危机

1.法律红线不可触碰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明确规定,驾驶电动自行车需年满16周岁。未满16周岁骑行,不仅是冒险,更是违法!

2.行为习惯埋下事故隐患。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明显快于自行车。部分学生在骑行时喜欢追求刺激,在路上肆意穿梭、相互追逐、比赛超车等。这些行为严重影响骑行安全,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。

3.安全与规则意识淡薄。许多学生在骑行过程中容易无视交通规则,经常出现逆行、载人、在机动车道上行驶、随意变更车道、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违规行为。同时,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,骑行时不佩戴头盔,一旦发生意外,头部极易受到严重伤害。

4.带人骑行,消除纠纷隐患。部分学生骑电动自行车时经常搭载同学或朋友,导致车身重量增加,在遇到危险时更难保持车辆平衡和完成刹车操作,危险性显著上升。同时,如若因骑车带人引发了安全事故,还会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矛盾纠纷。

5.经验不足,应对迟缓。由于学生缺乏应急经验,在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以及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,难以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,从而无法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。

6.校门口拥堵,风险加剧。上下学时段,校门口人流、车流密集,交通状况复杂。学生骑电动自行车穿梭其中,极易与其他车辆、行人发生碰撞。

三、规范驾驶,平安出行

1.家长要加强监管,严禁未满16周岁的学生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,更不得骑摩托车上路。

2.头盔是骑行者的“生命防线”,请确保驾驶人骑行时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头盔,并养成“一人一盔”的习惯。

3.教育孩子骑行时,应遵守交通规则,不违规载人、不闯红灯、不逆行、不并排骑行、不与他人聊天分散注意力、不随意越线变道。

4.也请各位家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,时刻以身作则,积极维护交通秩序,文明出行,以自觉行动为孩子们起好带头作用,从源头上杜绝中小学生驾驶电动自行车现象。

家长朋友们,孩子的安全是家庭最大的牵挂。让我们携手,从每一次出行开始,为孩子筑起安全防线!

 

 

贵州交通技师学院(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)学生科

2025年6月24日